中国为什么移民6?
1.根据联合国开发的《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移民输出国中迁移人数最多的。在中国,平均每45个人就有一个人选择移民他国,仅次于爱尔兰和德国,是欧洲国家中的最高比例。而在美国,这一数据为每80个当地人就会有一个中国人移民过去。
2. 为什么要出国移民呢 ?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移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子女受教育(79%),其次是为了享受更好的设施和服务(64%),再次是为了退休生活(56%)。可见,家庭及养老生活是影响人们是否要移民的重要因素。 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现象,有些人没有移民却拥有海外身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很多人通过办理移民手续获得海外身份后,并不一定立即移民海外。这些申请人大多会在取得第二身份后,留在国内发展事业和生活。他们拥有的是“全球通行、畅行无阻”的优势,而并非真正在海外国土居住。因为一旦申请人的国籍发生变更,其在国内的房产等资产也将变为私人财产,受到国家保护。同时,申请人依然是中国公民,可以享有中国公民的待遇;在需要回国时,可快捷、便利地返回祖国。
3. 中国高净值人群移民海外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调查,中国高净值人群中72%的人有移民的想法或正着手办移民手续。其中,54%的移民者希望通过移民实现身份的转变,成为国际公民;而28%的移民者是为了教育子女;此外还有24%的人是由于商务原因移民。 在移民目的国选择方面,澳洲和美国分别是59%和中国49%人群的最爱。作为传统移民国家的美国和澳洲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教育资源丰富,因此备受中国人的青睐。 除了传统移民国家以外,一些新兴的国家也成为中国的移民目的国,例如西班牙(45%)、葡萄牙(26%)和马耳他(26%)。虽然这些国家在经济实力和教育资源方面无法与美国和澳州相比,但是胜在低移民门槛,无语言要求,并且获批速度较快。
历史上,中国人向周边国家移民的潮流有过五次:
第一次,秦汉时期日本九州岛上,就出现了大陆移民,并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形成了绳文式文化与弥生式文化交融地带。到了西晋末年开始到南朝的300多年中,日本的大陆移民和文化交流达到高潮。据史书记载,有确切记述的移民即有8次,人数达1800多人,其中200多人是为传播我国魏晋文化的知识分子。
朝鲜成为中国移民最早的集中地是在汉武帝元封3年(公元前108年)。那时,有数万名汉人被派遣到乐浪四郡和卫满朝鲜,以后,移民活动一直在进行。据唐代杜佑所著《通典》记载,到427年,仅乐浪四郡的汉人就达60多万。
越南从公元前214年赵佗统辖岭南开始,即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润。此后,不断有大批战俘和犯人以及被贬的官吏等迁往南越,有的被安置在交州地区,从事耕织、冶炼、造船和盐业生产。
第二次,从唐代中后期至宋代。唐朝前期,特别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比较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日本、朝鲜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频频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中国访问、学习。如日本先后19次派遣唐使,派出人数总共2640人,最多一次460人,最少一次70人。同时,随同唐使来华的还有私人留学僧和留学生,最多一次800多人。当时,中国广东、福建和扬州等地,居住着不少长期在华的日本人。
东南亚各国与中国交往密切。据《日本书纪》记载,日本遣唐使归国时,有时就有东南亚各国前来中国的使节“附伴而行”。
第三次,从元代到明初。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后,对海外推行和平的对外贸易政策,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遣使来华,出现了海上交通空前繁盛景象。
柬埔寨王国在短短的20余年间,先后派使来中国即达27次,总数约2700人,每次来中国少者几十人,达300至400人,最多时曾达1600人。这样大批的人来中国,除了从事贸易活动外,还有不少人是永久居留中国的。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随行的人员有1.2万至2.7万多人,所率领的船队500艘,前后6次出海,去亚洲30多个国家,有不少人也就留在了各地。
第四次,从明中叶到清康熙年间。明朝中期以后,日本的南九州、琉球群岛、东南亚各国与中国交往非常频繁。来往商人、传教士、旅游者日益增多,中国到这些国家谋生的人也逐渐增长。据马来西亚华族通史《雪隆五脚基》一书作者陈启才估计,明清两代中国到马来西亚的移民,总数在30万人左右。
第五次,从清嘉庆、道光年间到清末,这是中国移民最大潮。其原因一是中国自清代中叶以来,人口急剧增长,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和土地负荷率已大大超过当时社会生产力可能容纳的程度,使大批贫苦农民失去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国外谋生。二是西方殖民者需要大批劳力去开发殖民地,他们通过中国一些有势力的“蛇头”和当地殖民势力密谋勾结,广做宣传并在付给廉价工价的欺骗下,把沿海各省大批青年农民“卖”往国外,到殖民地做苦工。
中国在清代前期,出国人口不过十万,到清代末年猛增到百万人以上。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殖民者“契约华工”。据当时的官方档案记载,从1826至1866年的40年里,通过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3地被卖到外国的“契约华工”就有100万余人。